DIXON DEMON DMSET 爵士鼓
請來電/來信洽詢
DIXON DX
公定價
依要求等級報價
文 洪蘭 天下雜誌520期
一位國中的生教組長跟我說,她學校裡有好幾個不服管教、愛打架鬧事的學生,令她很頭痛。最近這些孩子加入了寺廟的鼓陣,行為與學習都改善了許多。她問:打鼓為什麼能改變孩子的行為?若是真的對大腦有好處,她願意每天開車送這些孩子去練鼓。
這是個好問題,可惜台灣這方面的研究不多。我們所知道的是打鼓必須高度專注,身、心、技都得達到最佳狀態,鼓才打得好。中國的打鼓叫「動中禪」,要先練靜坐,透過呼吸吐納來調節擊鼓時的身體動作。它跟西方爵士鼓不一樣,中國鼓要有氣魄,要給人「氣勢磅礡」的感覺,它是精、氣、神的合一。
最近因腦造影儀器的進步,認知神經科學家在大腦中看到,冥想能改變大腦的結構。冥想彈琴所活化大腦管手指頭的地方,與實際動手彈琴是同一個地方。冥想時,大腦中掌管注意力及自我控制地區的血流增加,表示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。研究又發現靜坐冥想時,大腦會分泌GABA(γ-胺基丁酸),這是一種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,它能抑制衝動,改善行為。
打鼓是個相當消耗體力的運動,擊鼓者的上半身要挺直,雙腳要蹲馬步,對體力是很大的負荷。但這負荷同時也增加了心肺的功能和肌肉的訓練。
科學家發現在運動時,大腦會分泌多巴胺、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,這三種都是對學習有利的神經傳導物質。同時多巴胺濃度高時,情緒會正向,而情緒跟學習有關,正向的情緒能增加孩子學習的意願,我想這是為什麼打鼓後,這些孩子的學習有改善的原因。
所有的運動都講求紀律,而紀律正是學習必要的一個自制力。打鼓時,必須顧到鼓陣中其他成員的節奏,這是人際關係的訓練;另外,打鼓還具有心理能量與負面情緒改變的效用:鼓聲是低頻率,低頻音可以帶動大腦神經細胞的低頻活動,產生共振效應。
持續有節奏的鼓聲可以催眠。研究發現,當打鼓者進入打鼓狀態後,他的腦波從清醒狀態的β波逐漸變成α波。α是放鬆的意識狀態下的腦波,所以從生理上看來,打鼓有放鬆、減輕壓力、維持專注力、減少負面情緒與行為的作用。
青少年期,大腦因性荷爾蒙的大量湧出,孩子大腦組織與行為都在做最後的調整,去蕪存菁,為孩子出社會做準備。
因此,這時候正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很重要。打鼓給了平常不顯眼、不會得到老師關愛眼神的孩子一個表演的空間,讓他們被人看到。這個被肯定使他們覺得自己也有長處,產生自信。所以這位老師才會看到巨大的行為改變。
民俗有好有壞,好的要保留,壞的要去除。今年台南春季祭孔典禮完畢後,民眾一湧而上,去拔智慧毛,令牛痛得流眼淚,當民眾抗議時,政府官員說這是民俗,不可廢。這是不對的,人不能食古而不化,國家每年花那麼多錢找回中輟生,何不從預防著手,買幾個鼓,讓他們定下心來學習呢?(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
分享到